- 发布于
- • 写作小课堂
材料作文审题的艺术
- 作者
-
-
- 用户
- Eric
- 这个作者的文章
- 这个作者的文章
-
材料作文审题的艺术
材料作文作为高考和中考的重要命题形式,其审题环节直接影响着作文的整体质量。审题不仅是理解材料表面意思,更是挖掘深层内涵、确立写作方向的关键步骤。本文将系统分析材料作文审题的方法与技巧,帮助中学生掌握高效审题的秘诀。
审题的三个核心维度
1. 把握材料主旨
材料的主旨是作文的立意基础。审题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例如,2019年高考全国I卷的漫画材料,通过小男孩与风筝的互动,隐喻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审题时应明确,材料并非要求单纯描述画面,而是要提炼出其象征意义。
2. 解读关键词句
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往往是立意的突破口。以“长江”为主题的材料,可能涉及“奔腾不息”“包容万物”等关键词。这些词语不仅概括了长江的物理特征,更蕴含着文化象征。审题时需将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形成立意核心。
3. 联系实际生活
材料作文的价值在于其现实意义。审题时,要善于将材料内容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相结合。例如,以“坚持”为主题的材料,可以联系运动员训练、科学家实验等现实案例,使作文更具说服力。
审题常见误区解析
1. 过度解读材料
有些考生容易陷入对材料的过度解读,甚至曲解原意。例如,将“保护环境”简单理解为植树造林,忽略了材料可能涉及经济与环保的平衡问题。审题时应保持客观,避免主观臆断。
2. 忽视材料限制
材料往往包含隐含的写作限制,如时间、空间或人物身份。审题时需特别留意这些限制条件,避免立意偏题。例如,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材料,应限定在学生可见可感的范围内。
3. 缺乏个性化思考
审题时若只机械套用模板,容易导致作文缺乏个性。真正的审题应结合自身观点,形成独特的立意。例如,同样是关于“责任”的材料,有人可能侧重家庭责任,有人可能关注社会责任,这都是可取的个性化思考。
审题实战演练
假设以“时间”为主题的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步骤审题:
- 整体把握:明确时间是抽象概念,材料可能通过具体事件体现其意义。
- 关键词分析:如“珍惜”“流逝”“永恒”等词语,暗示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和价值性。
- 立意方向:可以结合历史人物的时间观(如苏轼的“人生如梦”),或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现象,形成立意。
通过这样的审题过程,作文才能既有深度又不失时代感。
总结与提升
审题是材料作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中学生应通过反复练习,培养敏锐的审题能力。从解读关键词到联系实际,从把握主旨到避免误区,每一步都需要细致的思考。当审题能力提升后,作文写作将如虎添翼。记住,好的立意源于准确的审题,而准确的审题来自系统的训练与思考。
纠错后句摘录:'审题时应保持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原句中'主观臆断'用词不当,应改为'过度解读') 点评:修改后的表述更符合审题时的注意事项,使逻辑更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