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于
- • 写作小课堂
实践论读后感知行合一的智慧之光
- 作者
-
-
- 用户
- Eric
- 这个作者的文章
- 这个作者的文章
-
《实践论》读后感:知行合一的智慧之光
引言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撰写的一篇重要哲学著作,它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深刻揭示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这篇光辉著作中,毛泽东同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重要原理,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学习《实践论》,我深刻体会到知行合一的智慧之光,也更加明确了自身在成长道路上应当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知道,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实践的需要和实践的积累。人们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思考、探索,从而获得新的认识。例如,古代人类在打猎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从而提高了打猎的效率;现代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反复观察和验证,最终发现了许多自然规律。这些都充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否正确,不能依靠主观感觉来判定,而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强调:‘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这是因为,任何理论、任何认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如果一种认识能够正确指导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那么这种认识就是正确的;反之,如果一种认识不能正确指导实践,甚至导致实践失败,那么这种认识就是错误的。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端邪说,但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和实践的检验,人们最终接受了这一正确的认识。这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绕开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不可靠的。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认识虽然来源于实践,但认识一经形成,又会反过来指导实践。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遭受失败。例如,农民在种植作物时,如果掌握了作物的生长规律,就能够合理施肥、灌溉,从而获得丰收;反之,如果对作物的生长规律认识不清,就会导致种植失败。这说明,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指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真理。’但他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空谈家,而是踏踏实实的工作者。’这告诉我们,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而不是为了空谈。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当代青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更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能力。
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
在实践中学习理论
知行合一的关键在于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到各种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例如,我们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科技创新中去,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并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知行合一的最终目的在于改造主观世界。我们应该通过实践来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通过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
《实践论》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哲学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学习《实践论》,我深刻体会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自身在成长道路上应当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到各种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纠错后句摘录与点评
原文:‘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修改后:‘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点评:原文表述略显生硬,修改后更加自然流畅,同时保留了原意,体现了语言的锤炼和表达的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