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于
- • 写作小课堂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赏析
- 作者
-
-
- 用户
- Eric
- 这个作者的文章
- 这个作者的文章
-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赏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本文将带读者一同走进这首词的原文世界,感受苏轼的文学才华与人生智慧。
原文呈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艺术特色
1. 奇幻的想象
苏轼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月宫世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展现了词人超脱世俗的想象力和对宇宙的探索精神。'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更是将这种想象推向了极致,令人叹为观止。
2. 深刻的哲理
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道出了人生的哲理。苏轼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这种哲理不仅令人深思,也展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3. 感人的情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词中最感人的句子之一。苏轼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
历史背景
苏轼生活在宋代,那个时代文化繁荣,词作兴盛。他在政治上多次受到贬谪,但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这首《水调歌头》正是他在贬谪期间所作,通过描绘月宫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亲人的思念。
结语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词作,更是一份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原文的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苏轼的文学才华,也能从中获得对人生的启示。这首词的魅力,将永远流传于世。
纠错后句摘录与点评
原文错误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纠正后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点评:原文中这句话本身没有语法错误,但有些读者可能会误解为词人真的不知道今夕是何年。实际上,这句话是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词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而非真的不知。
这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宋代词作中的瑰宝。